8月6日晚间8点半,一颗由脑死亡供体捐献的心脏,在低温外加心肌保存液的环境下,从南京市某医院运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顺利地植入一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胸腔内,开始正常工作。据悉,该例手术由我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陈鑫主刀,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徐明担任助手。 供体离开主人到新主人体内重新“跳动”,只用了152分钟,这比“心脏耐受4小时缺血”整整节约1.5小时。
因供体偏少,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还未等到移植的机会就离开了人世。一旦宝贵的供体出现,一场“生死时速”的接力也就此展开。
8月6日 晚上 6:00
周六的傍晚,在家休息的陈鑫接到电话称,南京某医院有一例车祸脑死亡病人,其家属愿意捐出病人的心、肝、肾等器官。他立马向医院飞奔,途中,他不断跟对方医院现场医生联络评估供体情况。15分钟后,赶到办公室的陈鑫立马通知谢先生速来医院,并通知心脏手术室、心脏麻醉、体外循环组、ICUⅠ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赶到医院。
晚上 6:45
在进行手术准备的同时,陈鑫主任带领取心团队前往捐献供体的医院。同时我院医务处副处长肖雨龙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已经抵达捐献供体医院,处理相关捐献事宜。
晚上 7:15
心脏移植受体患者谢先生抵达医院。今年49岁的谢先生,4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症状,一系列检查后被诊断为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并多次出现心衰。对他而言,换心是唯一继续生存的希望,否则生命不会超过3个月。
在第一医院完成相关移植评估和治疗后,谢先生回到当地医院边治疗边等待。
幸运的是,今晚他等来的心源。
晚8:10
完成默哀等程序后,陈鑫团队开始上台摘取供体,20分钟后,供体心跳停止了跳动,并在30分钟后完成了摘取。用心脏保护液进行严格处理后,停跳的心脏置入4℃的供体运输箱中一路疾驰至市第一医院,
晚上9:30
谢先生已经上了手术台完成了麻醉。陈鑫带领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徐明等一起上台实施“换心”手术。
打开胸腔,摘下病患的心脏,“正常人的心都是红色的,而病患心脏是紫褐色的且跳动非常微弱。”陈鑫说,患者胸腔被扩张的心脏撑得很大,而供体心脏正常大小,如何让小心脏住进大房子后不晃悠,他和徐明两人又争分夺秒地进行了“整修”,确保所有血管对接无丝毫偏差。只用了45分钟,心脏“种植”圆满完成。
晚上11:02
停跳152分钟的心脏在病患体内恢复了跳动。当心脏适应新环境一个小时后,人工心肺辅助仪器也结束使命。
8月7日凌晨1点
谢先生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后,没吃上晚饭的医护才重新拿起筷子“裹腹”。“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供体评估、通知病患赶来、外出取心至顺利完成手术等一系列作战,充分体现了我们心脏手术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陈鑫说。
患者转入ICUⅠ立即进行了专业的监护观察。在重症监护室内,我院ICU团队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每天安排1名医生、2名护士进行24小时轮班守护,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隔一个小时,就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进行检测,以便及时调整凝血药物剂量、补充电解质。
因手术比较顺利,谢先生术后第二天就开始自主进食。经过在icu1室一周的密切观察和施治,度过了出血关、心功能关、原位心脏移植抗排异关、感染关等重重关卡后,8月15日上午,谢先生由重症监护转入普通病房。小编在现场看到,谢先生脸色红润,说话声音平稳有力。“感谢icu团队对我一周的悉心照顾,是他们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关卡,感谢陈鑫副院长和他的团队们!”。
陈鑫副院长说,此次换心手术的成功,依靠的是优质供心的取得、手术操作的精准、术后的早期处理和icu团队严密监护,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医院心胸外科团队的精、准、快!
最后,小编不得不要感叹一下,我院心脏外科真不愧为国家临床重点临床专科!如此高精尖的心脏移植手术,各学科、各处室在深夜也能配合的如此默契和娴熟!真是神同步啊!截至目前,我院已完成44例换心手术,其中2001年完成的3例换心人,15年来,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党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