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   |   网上报告查询   |   业务系统   |   物资系统  |  
实验诊断
首页 - [知识科普]-[实验诊断]- 返回上页
分享到:
抽血究竟查了什么?血常规背后的大学问
加入时间:2017/6/27 8:00:04 访问量:649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抽血,查血常规,是几乎每一个进过医院的人都做过的检查。十几块钱,扎一针,很快搞定。然而,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抽血,这里面可有着大学问呢。

先搞懂啥叫参考范围

拿到化验单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检验结果正不正常,换句换说在不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先说说这个概念,过去叫正常值,现在改为参考范围。患者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之外,是不是一定就有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

什么是参考范围呢?是如何制定的呢?

参考范围是用统计学的方法采用95%的可信区间(正态分布)来制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在一个检测中,有95%的健康人在这个参考范围之内,还有5%的健康人在参考范围之外,这5%的人并不一定是病人。

如果自己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之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正确做出解释。参考范围可受到年龄、性别、体重、饮食结构、活动状态、体位、地理及气候条件、生活习惯、职业、种族等的影响。

白细胞:看有无感染,细菌or病毒

机体有无感染,并区分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主要看白细胞及分类情况(五分类: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如果白细胞总数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升高,往往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降低,同时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升高,往往为病毒感染。有条件的话,再结合CRP来区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红细胞、血红蛋白:看有无贫血

RBG(红细胞)、HGB(血红蛋白)任何一项低于参考范围即可诊断为贫血,并根据MCV、MCH、MCHC来区分贫血类型: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贫血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同时也可根据RDW来进行分类,RDW主要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大小不一致的程度,与MCV结合对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有意义。

此外,看有无血小板减少及增多,并可结合MPV来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等。

嗜酸性粒细胞:看过敏、寄生虫

机体有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时往往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

判断潜在疾病

依据白细胞数量还可大致判断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发生急性白血病,白细胞等会急剧升高,同时伴有分类的变化:出现幼稚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均会减少。

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服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会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分类异常。

观察、监测

血常规检查还可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疾病监测等。

存异常项目,再做外周血涂片

如果有异常项目的话,最好做一下外周血涂片的检测,看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目有无异常、染色有无异常,从而而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情绪、运动也会影响结果

血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很多,患者情绪激动、运动、吃饭后、寒冷等变化均会引起血常规的变化,有的项目还有时间的影响,所以血常规检测应固定时间、在同一状态下进行检测,结果方可稳定。

其次检验结果一定要结合症状来分析,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结果即使异常也不必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