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   |   网上报告查询   |   业务系统   |   物资系统  |  
文化
首页 - [新闻消息]-[新闻资讯]-[文化] 返回上页
分享到:
激活红色基因——忆西柏坡之行
加入时间:2016/9/21 15:59:50 访问量:768次  来源:检验支部  作者:薛雪
 

     在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太行山下,有一个震惊中外、举世瞩目的小村庄,它的名字叫西柏坡。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令世界军事家们敬仰;这是一片普通的北方民居,没有任何奢华的建筑。但它又是不平凡的,因为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诗篇。这里就是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作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9月9日,我们检验党支部在杜同信书记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到河北,也终于圆了我看看西柏坡的梦想。在河北石家庄坐汽车出发,穿过平山县城,平原渐渐被抛在身后,汽车慢慢进入山区,转过一个弯,眼前一亮,只见群山环绕,山水相连,岗南水库碧波荡漾,真可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岗南水库无疑是西柏坡最吸引人的景色。走进西柏坡瞻仰区,一间间土墙泥顶低矮的小平房,一件件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的工作和生活用具,让瞻仰的人们打心底里升起由衷的敬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啊!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陕北延安移驻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汇合,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在导游的引领下一一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纪念碑……
 
    在毛泽东故居里,我们看到一张他穿着旧布鞋,悠闲地在一张躺椅上休息的照片,这就是领袖当时的写照。“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共产党领袖的风度。磨盘、海棠、笔墨纸砚、手摇电话机,这一切都仿佛能看到一代伟人沉思的身影。他们从井冈山走来带着满身泥土,带着抗日的烽火硝烟,这些泥土和硝烟铸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朽的思想。就在西柏坡,由毛泽东倡议,作出了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鼓掌、少敬酒、不以人名字做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解放后,在党的八大开幕式上,毛泽东总结了这一规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共产党保持了谦虚,就保持了胜利。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央军委作战室,就是在这个最简陋甚至显得有些“寒碜”的69.4平方米的土墙泥顶的山村小院。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张桌子,四间小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指挥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震惊中外。用周恩来的话说是:“这里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是天天发电报。” 那就是174封电报!指挥调动着300万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史无前例的历史大决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和神话!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旧址里,仿佛还能听到毛主席带有浓浓湖南口音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著名的“两个务必”。
 
    西柏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种精神。它揭示了国家、政党和个人的兴亡规律。它时刻警示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是立身之本,立党之本,立国之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牢记领袖在西柏坡的嘱咐和叮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柏坡精神。美丽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