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   |   网上报告查询   |   业务系统   |   物资系统  |  
实验诊断
首页 - [知识科普]-[实验诊断]- 返回上页
分享到:
肝癌诊断新指标: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加入时间:2016/6/12 10:49:06 访问量:27962次  来源:标记免疫一组  作者:王磊
 

 PIVKA-II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又称异常凝血酶原(DCP),可出现于维生素K缺乏或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血清中。

有研究表明,除HCC之外肝病患者的血清PIVKA-II水平轻度升高,但HCC患者的血清PIVKA-II水平却显著升高。采用PIVKA-II>40 mAU/ml的界值诊断HCC,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8.16%和95.93%,综合准确度高达71.63%。HCC患者血清中PIVKA-II的阳性率为55%,高于AFP45%的阳性率,PIVKA-II与AFP并无相关性,二者对诊断HCC具有互补性,联合二者用于辅助诊断HCC,灵敏度可提高至71%。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II均可用于监测HCC的治疗效果及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但PIVKA-II阳性的患者肝内转移、门静脉侵袭和肝静脉瘤血栓形成以及包膜浸润的发生率较高,其水平>90 mAU/ml是微血管侵袭的独立预测指标,提示患者预后较差。PIVKA-II血清半衰期约40~72小时,比AFP短3~5天,能更及时反映HCC的疗效。随访HCC患者治疗后AFP和PIVKA-II水平,发现治疗后PIVKA-II水平恢复正常组其5年及长期生存率比异常组明显提高,与监测AFP水平变化相比,PIVKA-II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另有研究表明,经外科手术切除等治疗后,PIVKA-II水平降低并维持低水平者HCC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其对于HCC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AFP。在肝脏移植的HCC患者中,移植前PIVKA-II水平低的患者,HCC复发的比例低,患者存活率较高。

目前,中国和国外的指南已把PIVKA-II列为肝癌检测极其重要的指标。《亚太肝病学会》、《日本肝病学会》均已将PIVKA-II写入指南中,推荐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肝癌的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作为预后和复发的预测工具。根据日本HCC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对于慢性HBV、HCV感染或肝硬化患者等HCC高风险人群,建议应用肝脏超声检查、AFP和PIVKA-II水平检测进行HCC的监测,每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HBV或HCV肝硬化患者等极高风险人群,则应将间隔缩短为每3~4个月。中国最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推荐使用PIVKA-II作为诊断HCC的重要指标,可与AFP互为补充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Parameter、APASL和JSH等权威指南及共识都推荐PIVKA-II作为HCC筛查及诊断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为更好的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将于2016年7月开展新项目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的检测。详情如下:

项目名称: 异常凝血酶原测定
项目缩写: PIVKA-II
医嘱录入: 住院:放免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门诊: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

项目收费: 190.0
收费代码: 250305032
标本类型: 血清

标本保存要求: 

储存温度

最长储存时间

室温

≤24小时

2-8℃

≤7天

-20℃ 或更低

≤5年

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检测时间:周一至周六

报告时间:当天下午4点后

生物参考区间:11.12~32.01 mA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