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学生时代读过,那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信天游”旋律,总在我脑海里梦绕萦回。
10月16日,我们检验支部在杜书记的带领下有幸踏上“红色之旅”,走进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心中自然而然地荡起一种激情、一种振奋、一种叹服,觉得延安的山川村舍、人文景观,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朦胧。
在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当年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那一孔孔窑洞,就是当年领袖们的办公室和住所。无论是杨家岭的土窑洞,还是枣园砖窑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每孔窑洞都只有十分简单的陈设:一床、一桌、一椅、一柜、一油灯。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无不叙说着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辛,也强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延安精神”的精髓和真谛。领袖们的高风厚德,一代伟人们如何在一个山沟里实现了一个民族命运的逆转,着实令人感叹。
当年条件艰苦没有供给,但他们对恶劣生活状态的无所畏惧。伟人们就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将“烂泥湾”改造成了家喻户晓的“南泥湾”,就如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所唱,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看着眼前的这些景物,我们不能不被这种精神折服,这是一种创造的力量,一种创造者的气魄和胆识,一种无所畏惧敢想敢干的精神,一种指点江山睥睨天下的豪气。对于这些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来说,眼前的物质上的匮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他们需要的,是创造的快乐,是斗争的勇气,是理想的实现,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酣畅。这才是延安真正的魅力所在。
归途中我们穿行于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看着黄河像一条飞腾的巨龙,那奔腾的黄河水在壶口瀑布更显气势,秋季的群山也已换上缤纷的彩装,从未见过这样广袤奇险地貌特征,置身于山间让我这个江南小女子仿佛瞬间也有了陕北人的豪爽豁达。这里也是人类始祖黄帝的曾居地,人文始祖被祭奠于轩辕庙和黄帝陵,轩辕庙前的广场壮阔平坦,仰头眺望,桥山郁郁葱葱,那遮天蔽日的古柏是那样的昂扬并充满生机。这里是历代中华民族祭祖的场所,千百年来,龙的传人从天南地北来到这里寻根认祖,拜谒先贤。那棵有五千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还在默默伫立,从春秋战国到现在,它体会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亲历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中华始祖黄帝护佑,赐中华民族一个富裕、强大、祥和的灵性生活。
我们不仅受到了延安的红色教育,于陕西文化中寻根探寻历史,在到达西安之后,部分党员在王自正主任的带领到西安友谊医学检验所进行了参观学习,对他们独立发展的管理模式,服务优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求合作与发展的先进理念,进行了交流,同时对我们中心和市场部的发展及前景充满了信心。短短三天收货颇丰,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名党员,做好本职工作,艰苦朴素,发挥创新精神,为中心的质量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市场拓展发挥我们全体党员、全体员工的内在潜能及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