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   |   网上报告查询   |   业务系统   |   物资系统  |  
实验诊断
首页 - [知识科普]-[实验诊断]- 返回上页
分享到:
尿,你真正了解多少?
加入时间:2017/8/1 9:05:23 访问量:614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尿,是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尿的生成有赖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尿液异常可提示机体的健康状况。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尿常规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性检验。但你真正了解尿常规多少呢?

    颜色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淡黄色,也会随着饮水量、活动、饮食的改变可略有改变。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肾小球肾炎等等。当然,有些
   
    药物也可以引起红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因此发现血尿时一定要首先排除这些“破坏分子”的影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逐一排除,寻找病因。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尿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偶尔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它小分子量蛋白。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为阴性,24 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 150 mg,其中白蛋白不超过 30 mg。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

    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

    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

    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而当患者注射过大量青霉素时,则正相反,可导致尿蛋白的假阴性。尿蛋白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如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红细胞

    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 3 个。如果较多出现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也要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情况,这是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破裂所致。所以,并不能单纯从血尿或尿中红细胞判断出是何处发生病变,如果患者出现血尿,再做一个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管型尿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为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亚硝酸盐

    正常情况下尿亚硝酸盐为阴性。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肾盂肾炎(约占三分之二),以及尿路感染、膀胱炎、菌尿症等。

    尿亚硝酸盐特异性可达 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亚硝酸盐为阳性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泌尿系感染。

    比重

    正常范围 1.005~1.030。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